Friday, April 30, 2010

宅遊戲: 幻想水滸傳 - 狂想曲


English Name: Suikoden Tactics
系統: PS2

幻想水滸傳4的直接續作, 卻以戰略遊戲的方式發表. 由於四代惡評如潮, 好像本作也不是很受歡迎. 對於這種有開拓性的做法我本人是很讚賞. 當然和我本身熱愛戰棋遊戲有直接關係.

令人欣喜的技能系統回歸了. 少了這個真的有差. 整體而言水滸傳的種種特殊系統很貼切地容入本遊戲中. 新加的地圖及任務系統一直延用至後來的黃道之輪. 只不過據說這些東西都是太空戰士戰略版的照抄品. 任務系統增加了必要的延展性和挑戰度, 月曆系統讓人覺得可有可無.

劇情乏善可陳. 四代本身就已經很沒深度了, 本作持續其程度, 部份主線劇情著實讓人覺得安排的不合邏輯, 莫名其妙, 小家子氣. 處理比較好的是對於四代惡角的背景故事交代. 四代角色大量回歸這點也執行的很強硬. 很多加入情況也不用多想了, 直接使用四代的橋段. 而且角色強弱稍嫌不均衡, 有幾位明顯比其他人高一個頭. 大部份的也是一加入就再沒用過. 軍資真的不夠用. 比較好的做法還不如精選部份角色, 順勢塑造其角色特色. 不過逐一鍛鍊出一票軍旅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特殊角色的使用則既合情理也有創意. 像是慣竊 Noah, 尋寶師 Renee, 醫護士 Carrie 等等. 類似火炎紋章的永久死設定真的不敢領教. 這根本迫使人專用與劇情有關的不死部隊. 要不是怨念很深, 幹嘛趟這渾水?

就戰略遊戲性來看是很好玩的. 部份關卡有對敵陣容作弊邊緣的優待, 但普遍合理. 兵系以戰士, 弓兵, 法師為基, 變化還算可以. 也有同僚合擊, 特殊攻擊, 專屬元素, 座騎等等. 深度夠矣.

音樂不錯聽. 附贈的音樂片短的可怕.

推薦度:
Read more...

Monday, April 26, 2010

有點像, 有點像

並無特意主題的即席之作.



左邊是單車特技遊戲 PS2版的封面(2003)
右邊是華倫比提的電影海報 (1998)








副歌部份

黄嘉千 I Can Fly (2000) 0:47
任賢齊 誅仙我回來 (2007) 1:38








張學友 你給我的愛最多 (1993) 0:00
陳明真 抓兔子 (1997) 1:22




不負責任地題一下.
台版魔動王(1990)的片頭曲

和大宇失落的封印(1993)的某戰鬥音樂也蠻像的.
後者我怎麼樣也找不到.


Just saying.
Read more...

Thursday, April 22, 2010

台灣十日, 香港四日 - 戰利品篇

這次只貼公仔. 漫畫和小說差點讓我上不了飛機.

巴夫雷亞


SQUARE ENIX-Final Fantasy mini Vol.3 系列. 除了巴夫雷亞, 其他幾隻動作相當生硬.


巴夫雷亞服飾複雜, Q版做的相當精緻. 其實這一系列細緻又可愛, 很容易愛不釋手.



悟空對機械人


七龍珠場景7中我最喜歡這隻. 恰好有廉價單賣, 立刻抓下來.


潛水的效果相當棒. 當然機械人本身的設計就很獨特.




特南克斯


去年在京都沒抽到, 這次在地下街補一隻.



郭富城的中分頭. 雲的效果很棒.




Pixie


真女神轉生的妖怪大系. 整套有很多讓人非常想要的經典角色. 橫立的名牌是極佳的點綴.


遊戲早期算是最性感的.




曹丕


三國無雙Q版. 原本想要陸遜, 只不過其兵器軟化相當嚴重, 結果沒想到曹丕也是. 早知道就買司馬懿.


很不喜歡膚色. 感覺像蠟像.




小閻王


雖然標榜是暗黑武術會篇, 一共只出主角, 而且連桑原都沒有!


富奸的確可以畫出很帥的臉.



一隻價格兩隻角, 買小閻王最划算.



悟空x魯夫


Jump 週年慶出了一卡車七龍珠X海賊王的公仔. 簡單地說, 海賊王的人氣已經邁入曠世經典之流.


表情夠值了. 相機好一點真想拍張當桌布.


在香港買到了港版. 雖然比較便宜, 品質真的有差. 兩隻都有缺陷.
可以看的到悟空有Smooth Criminal 之偏.


魯夫則有跛腳症.




HunterxHunter


這組就真的沒話講了. 林公贈的獵人一套. 極為細緻, 可惜的是充斥一堆二線角色. 看來是打算出第二彈. 還是因為富奸的工作態度胎死腹中?
姑且先放一張, 他日有機會再開公仔細談帖子系吧. 誰來給我一點時間.
Read more...

Monday, April 19, 2010

台灣十日, 香港四日 - 心得篇

這次一半的時間用來探訪親友, 行程並沒有京都行的豐富, 卻一樣要命.
宅區逛了很多: 車站地下街, 萬年, 灣仔188, 旺角, 深水埗電腦城.....之流.

香港物價沒有想像中便宜. 一杯凍茶就是主餐的一半. 不過一直到深夜十二點都一路營業這點真的太厲害了. 可惡的是部分店家開門的相對也晚, 也有下午兩三點還鐵門深鎖的.
當然和香港人多地小很有關係. 這個地方住起來很不舒服.

以下是注意到的一上一下二很多.

1. 台灣 - 觀光品質: 上
不只是說這次撈到了不少免費入場外, 可以看的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在做陸客生意, 在車站都有免費地圖觀光役站等服務. 觀光區大多附英文講解, 不過水準有強有弱. 並不等一.
本人在遊區隨便走一走就有觀光局的人在採訪, 而且攝影師多是老外.
一併推出的行銷台灣人文名勝的本土片是很強的策略. 狂打老街牌也是正確無誤. 台灣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 福爾摩沙叫這麼多年早該賺這方面的錢了.

2. 台灣 - 電視品質: 下
這就真的讓人失望透頂. 回台灣平均除一除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蹲在家裡觀賞國台(記得多找我出去玩).
台灣電視以抄襲聞名這點不是新聞. 國外節目抄, 當紅節目抄, 節目單元抄, 遊戲內容抄, 全抄. 扼腕的是已經惡化到幾個台看下來內容都相仿無趣的程度. 甚至連邀請來賓也是同面孔. 各臺輪流, 發一筆橫財等人氣跌落再回去過自己生活. 政論節目反正就是吵架秀, 視主題而言可能還蠻有趣的.
舉個例來講吧, 從食字路口台灣真好康, 我實在看不出其進步之處.
或許是本人年紀真的過大, 那些以年輕人為訴求的節目更是看不下去. 基本上就是找一些少年少女上去胡說八道一番, 要不就在舞台上稍微扭一扭等著聽主持人尖叫"好帥喔".
一分鐘就轉台了.

3. 香港人淹腳目
以為台北車站上下班的人潮很厲害的我原來沒見過世面, 在香港差不多每時每處都這樣. 尖峰時段可以連著幾班車箱爆滿的情況. 地鐵的路線要斟酌. 人潮區差不多是鼻尖貼後腦勺這樣走, 至於其他器官的碰撞就暫且不題了.
香港人多, 香港的外國人也多, 不愧為經濟重鎮. 反正國外名牌都買的到, 還有本地妹當主食, 裡外都吃得開. 有趣的是這裡的外國人都說英文, 跟在日本的外國人都說日文完全顛倒. 結果就是香港販夫走卒都會幾句外語, 很不容易.
外國人不只是金髮碧眼一種, 中東印度派的也不少. 比例最高的絕對是賓妹. 週末路上全是賓妹, 耳邊響起的都是巴啦巴啦的言語. 香港到了週日就是菲律賓. 而且這些人很喜歡去百貨公司/辦公大樓去跟人家裝飾用的花瓶畫框等等合拍團體照, 這究竟是什麼樣一個心態?


4. 香港 - 樓多空調多
人多當然住的問題很大. 樓多很正常, 不過你看一下這個情況:

高樓密集叢聚併排, 家家都在窗外晒衣. 壯觀和毛骨悚然同時昇起. 每天搭電梯上下的時間可能就有半小時吧.
香港的熱帶氣候很需要冷氣, 空調的排列同樣令人吃驚:

吃驚之餘也要當心. 尤其是拿著魚蛋串穿梭騎樓的時候, 常常頭上會中彈.
Read more...

Thursday, April 15, 2010

台灣十日, 香港四日 - Day 8

Day 7
本日路線:
樂富 -> 九龍寨城公園 -> 黃大仙 -> 沙田

樂富


這個對視力好


路過一隻古蹟

車站下來就是購物樓. 聽說這裡也算人口密度高區之一. 左近全是公園.



九龍寨城公園


入口處


附近當然少不了百貨樓. 這棟的包裝倒是非常可愛.


當年的九龍寨城


內部建築古色古香


磚瓦井然有序, 美輪美奐

九龍寨城指的是一圈的危章建築, 裡面龍蛇雜處, 吃喝嫖賭. 俗稱三不管地帶. 無照牙醫橫行, 據說是因為"醫不死人". 如此有武林氣息的恐怖區域終究給警力強行拆卸, 改成現在的公園. 公園不乏簡單展出那個時代的蛛絲馬跡, 以奇妙的影音房讓人些許感受到人煙的氣氛.
諷刺的是公園本身人煙卻很稀少. 明明是週末下午天氣晴, 公園又漂亮到不行, 香港人寧可去鬧街擠破頭.
此處如此心曠神怡, 可看之處也不少, 不如來此放鬆一下整座島緊繃的情緒.

推薦度:



黃大仙


香港所謂的有求必應


怎麼好像右下處有寫大便這兩個字


主殿. 跪的跪, 拜的拜.


背景全是高樓大廈.


門口有"打小人"的特殊服務. 說不定我有潛力成為大客戶.



沙田


城市藝坊. 警方在這邊頒獎.


史奴比世界.


車站下來又是百貨樓. 香港的購物能力真的勇猛.
這裡在展魔境夢遊的相關品.
Read more...

Monday, April 12, 2010

台灣十日, 香港四日 - Day 7

Day 7
本日路線:
灣仔 -> 太平山 -> 旺角

灣仔


早餐吃潮苑潮州麵, 特製的牛肉餅好食!
叫的是牛什麵, 幾天下來印象比較深刻的一頓. 尤其是牛肺, 生平第一次的經歷蠻讚的. 內臟餐大概也沒什機會吃了.

早上逛了類似光華商場的讚區. 香港連營業時段都跟台灣相似. 觀光客去太早就啥都冇, 去太晚便擠爆頭.


走過砵仔王立刻就挑了砵仔糕食. 標準是走到哪食到哪


而且午餐馬上又到了. 店名忘了, 吃的是雞排麵. 大塊又香.




太平山


準備要上了. 等車的人有福了, 沿路都是相關展示


滿滿都是人. 不愧為特色景點


斜成這樣


凌霄閣. 帥呆了


實在想看晚上的姿色

這裡當然是非來不可. 比星光大道情調高出百倍. 蠟像館好像也蠻值得去的.
風強到寸步難行的地步. 建議養胖一點再光顧. 這也是特色點之一.
頂處有些稀奇古怪的店讓人很想快要給他錢砸下去.
最重要的是纜車體驗, 恨不得多搭幾次. 爽.

推薦度:



旺角

晚上又再次目睹香港人潮的攻擊力. 一路到深夜連餐廳都照樣排隊. 馬路全供行人走路. 女人街等整條的攤位也超有特色. 仲有街頭藝人炒氣氛, 絕對不會無聊.


味千拉麵. 熱天當然吃涼麵. 這裡的起司煎餃還不錯吃
Read more...

Friday, April 9, 2010

台灣十日, 香港四日 - Day 6

Day 6
本日路線:
今日起在香港混
尖沙咀 -> 星光大道 -> 鐘樓 -> 1881/海港城/時代廣場 -> 蘭桂坊


尖沙咀


下飛機先吃一頓. 點到的是港式快餐大家樂. 味道很一般


由地頭蛇帶路. 這種招牌快要連成橋的街景真不得了


逛了幾家公仔樓後又吃. 這次是澳門冰室. 好像一個包一杯茶就是典型的下午茶. 奶酥包有夠美味, 檸檬水有點過甜.



星光大道


藝術館. 既現代化又有綠意.


蛋形的科學館


星光大道到矣


樓尖都看不見的恐怖


要不是暈船症嚴重, 這麼氣派的船當然要搭


林青霞的手印. 當然要挺一下台灣產品


布魯斯人氣高


鐘樓前還有漂亮的元宵燈籠

很顯然是香港必來之地. 星光的噱頭只是點綴, 這裡本身隔江風景就夠厲害. 晚上用來看夜景當然不會有問題.
想要實質上吃飽的話藝術館科學館近在咫尺. 當然附近也少不了商圈.
成堆的打包, 玩得愉快

推薦度:




1881/海港城/時代廣場


1881. 驚人地華麗, 還與樹合體


海港城. 晚上燈一打怎麼看都美


時代廣場. 跟紐約好像沒什干係


中環附近

把幾個購物中心綁一綁一起談. 結論就是香港不愧為時尚都市. 市區什麼都潮, 什麼牌子都有. 血拼團到這裡搜括就夠了, 忘了美國吧.
當然建築物本身也很值得一瞧, 反正又買不起. 尤其是1881, 富麗堂皇, 雍容華貴. 百看不厭.




蘭桂坊


晚上搭地鐵要是看到穿著誇張的索女那一定在這站下車. 老外的天地. 喜歡崇洋媚外想讓老外吃到飽的來這裡準沒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