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1, 2010

宅電影: 建國大業

dainipponjin
English Name: The Founding of a Republic

這部電影很像是在看走馬燈. 支離破碎地一景一景來, 短時間內牽涉出一堆角色面孔, 連貫性極薄弱. 如果不是詳知此段歷史背景的看眾, 那無疑樂趣盡失. 而且實在也學不了什麼東西. 很明顯地由眾星客串的歷史人物是最大的賣點, 但也成了過度喧嘩的重點. 遺憾的是這也的確為本片唯一的可看之處.

其中很大的一個噱頭是不主觀美化毛主席. 這點當然也沒做到, 因為本片中毛澤東一角唯一的功用就是被歌頌. 如果說郭本財師傅那段不是在灑狗血那什麼都可以了. 其他螢幕時間則看看報, 喝喝茶. 等到解放以後再來揮揮手, 流流眼淚. 由於觀眾都是擺在一邊旁看, 宣染到的感觸差不多沒有. 看到劉燁撕聲裂吼後的大閱兵, 突然覺得老中搞不好一次週年慶遊行不夠, 螢幕上再來一次才夠爽. 共產黨方面真正鏡頭前比較有份量的反而是周恩來. 最起碼在馮玉祥任務失敗後罵人罵的很痛快. 其他好像過眼就忘.

國民黨方面反而比較中肯, 交代了其勝衰過程的瑣碎片段, 而不是硬把其描黑為不堪一擊的亂黨. 但是輸家或多或少都有點這種味道. 由於大部份為掙扎下的產物, 有趣的角色比較多. 像是李宗仁的難堪和毛人鳳的毒辣. 我認為最值得一看的場面就是蔣經國孔令侃杜月笙的分別對峙. 而且蔣經國居然這麼帥? 馮小剛陳凱歌以客串的身份表現頗為之一亮. 真不愧是導演. 張國立蔣介石, 講話有氣無力的, 跟囂張跋扈剛愎自用的形象連不太起來.

最失敗的大概是戰爭場景. 幾個人開會時嘴巴講的好像很厲害, 實際的作戰畫面完全是過場片段. 而且還採用記錄片的黃舊質感, 過目即忘. 打了兩個鐘頭共方大獲全勝. 總算開始有片名建國的感覺了. 不過演到這邊耐心已坦蕩無存, 手指放在 eject 鈕上隨時使用.

至於美國大兵對宋美齡表現的俗套, 我也不用多說了.


推薦度:
Read more...

Friday, August 27, 2010

宅遊戲: 瘋狂世界

madworld
English Name: Mad World
系統: Wii

無怪乎常被拿來與英雄不再作比較. 人如紙屑般斬殺, 大量出血, 人頭落地, 當然少不了風格強烈的頭目角色和印象深刻的死法. 兩作品都在乖乖牌的Wii上發表, 很遺憾無法扭轉頹勢, 銷量均差強人意. 雖然都是漫畫式暴力, 瘋狂世界比較讓人不舒服. 一旁看眾常常發出噁心之聲表示不滿. 在加上髒字粗口連連, 玩得時候得斟酌周邊的情況.

遊戲分為兩階段, 在各關舞台殺人積分到頭目登場後就準備單挑. 各關設定都頗俱惡趣味. 像是中國城的人肉燒臘, 日本城的人肉天婦羅. 地下酷刑城的殺人手段就更不可言喻. 變化雖多, 但都是架設在基本的幾個動作上. 設計良好的關卡在你每樣殺法爽過幾輪後也差不多進頭目了, 反之則重複感極重. 大抵上難度算很合理. 但像是死在科學怪人手下幾次都得從積分關開始, 該關的步調又尤其緩慢的情況下倍覺難過. 個人最喜歡的當然是單挑女惡魔的頭目戰. 不擔心糟蹋其巧妙的人可以看看:



其他像後期與巨大機械人作戰則略微容易了一點, 但基本上都讓人印象深刻.

畫面很突出, 美式的漫畫風格與音效字體. 真的有在玩漫畫的感覺. 黑白配色這點也很大膽. 整體的視覺風格非常令人滿意. 帶點饒舌的音樂很激的起個人的殺性. 主角是典型不屑一顧的粗獷惡漢. 比英雄不再的 Travis 稍微弱了點.

扣除失敗重來不算的話不到四小時便可以破台實在有夠短. 不過覺得自己很忙的人又需要點變態享樂的話就是這款遊戲沒有錯. Wii 的成人市場一直有人努力突破, 不過本作品在亞馬遜開出了 6.90美金的超低價真是讓人好難過啊.



推薦度:
Read more...

Saturday, August 21, 2010

宅遊戲: 壞莉歐樂園大震盪

warioshakeit
English Name: Wario Land: Shake It!
系統: Wii

爆漫王的角度來看, 瑪莉歐是正統王道, 壞莉歐則是歪版的斜道. 走偏路的好處就是比較不受主流市場的影響, 可以盡情搞怪. 不知不覺已坐擁任天堂兩大系列: 以小遊戲為主的壞莉歐工作室, 和以搶金幣為主題的平台動作壞莉歐樂園. 大震盪身為壞莉歐樂園的最新作, 把邪道本事發揮得盡致.

遊戲畫面是純2D手繪的背景與角色. 非常精緻生動. 這對於飽受批評的Wii硬體功能無非不是很有利的走向. 在3D充斥的市場中也會讓老玩家有懷念的感覺. 但礙於遊戲性的限制, 還是邪道的位置最適合.

遊戲中不少傳統平台動作的參數, 像是尖錐火炎等背景災害, 也有滑冰地板和蕩鞦韆等屢見不鮮產物. 同時也有像是單輪車和加速度的衝撞機等比較新鮮的概念. 令人發噱的潛水艇和火箭. 我最喜歡的應該是到後期才登場的縮小木桶, 跟瑪莉歐的縮小菇有其相似之處, 到考慮到舞台的相連性則壞莉歐表達的比較成功.

嚴格來說若是純破關, 本遊戲是極為簡單的. 但各關隱藏著寶物財富和地圖等等強烈地激發起玩家的冒險心態. 摸索各關的秘密是非常享受的一個過程. 更由於難度偏低, 可以悠哉地解謎. 而且必須要提謎題的鋪設確實非常有趣. 常常令人折服地會心一笑. 背景的變化也是很傳統的冰原, 沙漠, 森林等. 與一般遊戲隨著難度提昇, 越後面越失去玩性的情況顛倒. 後期的舞台反而是我最鍾愛的. 尤其是吸血鬼堡和中國塔, 真的好玩. 頭目戰也不是在困難的範圍, 表現有點參雜. 有非常了無心意的也有讓人啼笑皆非的. 我特別推薦第二關的追撞戰.



若是真的喜歡挑戰的玩家, 遊戲中也有所謂的任務設定. 大部份為"可以辦的到"的界限內, 但也有少數比較廉價地讓人咬牙切齒. 完成的獎勵為舞台音樂, 老實說是比較讓人失望的部份. 但印地安那瓊斯式的火車關配樂及中國風樂都令人印象深刻.

最弱的應該是海賊商店, 除了買地圖和心容器幾乎沒作用.

不想老是腦充血的玩家大震盪是很好的選擇. 可笑的配音 + 可欣賞的畫面 = 非常美好的時光.




推薦度:
Read more...

Tuesday, August 17, 2010

宅電視: 野豬大改造


English Name: Nobuta wo Produce

*含劇透

劇情

多虧了早川智子的完美小姐進化論, 本劇像是沒水準的翻版照抄. 其實也有一點窈窕淑女和窈窕美眉的味道. 話說校園風雲人物桐谷修二和帥哥怪胎草野彰決心要將轉學生小谷信子從一身晦氣的幽暗少女打造成內外兼優的大正妹. 實則真正經歷改頭換面的是修二本人, 從這個莫名其妙的三人關係開始, 逐漸發覺自己真實的一面.
這段反客為主的大改造轉變地很柔和巧妙, 到了最後, 也有不變中有萬變的理想結局.
是屬於校園青春自我發掘帶點戀愛搞笑科幻大雜燴.



3.5/5


主角

由於真正經過改造的人是修二, 彰和信子比較像是媒介. 修二一開始超受歡迎的浮誇與後來剋苦銘心的對比是成功的. 尤其是眾叛親離的低潮期, 讓人對他有罪不致死的同情. 這種心地善良卻飽受煎熬的大帥哥是很討人喜歡.
與修二完全顛倒, 彰惹人厭煩卻大智若愚, 未卜先知. 對於目標最明確的是他, 成長最少的也是他. 是典型的認識你真好型.
野豬感覺上並沒有遇料中的大改造, 其中的原因也包括了其本質其實也沒那麼糟. 要是真的成了完美公主那反而讓人覺得俗氣. 能有後來的午餐秀和尷尬微笑是恰好的收尾.
有趣而感覺良好, 就是這三人屋頂作戰會議的總結.

4.5/5


配角

我喜歡美形男女, 可是整班滿滿都是就有點太超過. 而且大部份的配角都是幾句台詞下的插花用, 深度很缺, 印象薄弱. 有潛力的角色不是沒有: 女太保坂東, 級任橫山, 誇張的訓導處凱瑟林, 還有詭異的書店老闆.
修二的表面女友上原真理子當然吸足了觀眾目光, 並且讓人不住脫口而出: 修二是笨蛋.


3.5/5


風格

細節的佈屬是本劇的特點. 舉例來說, 速度的表現與修二有莫大干係. 當修二忙著取悅於眾人時, 周遭的步調總是飛快. 視覺上有人頭圍繞, 市集般的吵雜亂糟糟. 修二本身馬不停蹄地穿梭各大定點, 履行該實行的義務. 當然在園遊會篇得到了最佳的放大. 但他私底下的生活舞台總是佈置的低調且安靜. 總是獨自一人, 靜靜地拜訪最喜歡的柳樹. 也喜歡慢慢地爬上屋頂水塔, 沉靜地從事每晨的盆洗. 就連躺在床上思考的燈光也如此冷靜.
一快一慢, 一動一靜一裡一外的對比成功地烘拖出修二的本性. 在外是動力十足的火車頭, 在房門內是孤單的沉思者.

4.5/5


音樂

軍隊式的主題曲貫穿便頭片尾, 很有振奮士氣的果效. 順勢湊成的青春Amigo居然可以大賣.
多謝了野豬的暗中欺負跟蹤破壞狂, 老是有讓人不安的配樂.

3.5/5


完結篇

一般的日劇通常一季十一集, 本劇只得十集, 想必最終話一定多采多姿. 結果不是那麼一回事的. 除了像是修二與真理子的感恩午餐外, 步調出奇地慢, 內容也很缺乏. 大部份的橋段不是微不足道就是早該收尾. 我很期待野豬與父親之間卡到一半的劇情如何發展, 沒想到居然隻字未題. 最後的幾分鐘是處理得不錯, 不過整體來說收場的氣勢比先前的水準還弱.

3.5/5


重看價值

劇情不夠突出, 容易淡忘這點反而成了重看的動力之一. 配角的功用也真是夠糢糊的. 野豬二人組苦思出來的改造計畫的確有一些值得回味的鬼點子. 野豬和修二之間的微妙角色替換也值得留意.

3.5/5


結論

沒有人可以從成長中畢業. 好的夥伴和惡質的對手都有促成的效果. 對野豬三人組來說, 大家都成長了. 對觀眾來說, 這是感覺良好的作品.

推薦: PRODUCE 3 恐怖の文化祭 PRODUCE 8 いじめの正體
總成績: 26.5/35


Read more...

Friday, August 13, 2010

說到這裡的評估...

不管是遊戲書刊漫畫動畫電影打的分數均可使用以下標準:


錯誤的存在


爛的程度五分鐘內畢露. 這種分數實在不應該在這裡出現, 不然就是我眼光有問題


運氣好的話可以當笑話看


自己的名字在製作群上還是會難為情


如果純粹是考慮好還是不好就麻煩了


優點很好缺點不少. 這個程度的作品比比皆是


高人一截的強作. 這個分數以上的不接觸一下就可惜了


超級強作. 想竊取的靈感很多


王作. 失之交臂, 畢生後悔.
Read more...

Monday, August 9, 2010

宅動畫: 惡靈古堡:惡化

reregeneration
English Name: Resident Evil: Degeneration

*含劇透

好像日產3D動畫非得延用俗到過期的劇情和劇本不可. 對於這類影片, 聰明的粉絲希望和期望是分開來的. 用這種態度來欣賞本片準沒錯.

話說浣熊市事件幾年之後, 促使喪屍化的T病毒在恐怖份子的利用之下重返螢光幕. 惡靈古堡2的男女主角雙雙捲入新的事件中. 這是二代以來兩人首次碰頭, 當然是最大賣點. 里昂以特務密探過來人的身份介入調查, 而克蕾兒則是恰好人處病毒暴發第一現場. 以飛機場來作地點倒是蠻巧妙的. 最嚴格的公眾場合卻照樣出問題. 沒能利用機場獨特的地形為戰場稍微有點可惜.

本片隆重推出一大堆保證已經看過不下好幾次的橋段: 殭屍入侵, 重要同伴被襲斷後撐不下去也變殭屍, 還有非常無用的政府軍等等. 基因突變越發越猙獰的怪物這裡也有. 兼配倒數自爆程式的誇張高科技大樓這裡也有. 威斯卡這裡卻沒有.

就正面來看有一些自然而且出人意表的轉折. 但很不可思議地對於過去的事件幾乎完全無著墨. 大家急於向前行. 劇組似乎對於網路上成萬的"里昂為同志"說詞感到困擾, 這次特別掠過現成的克蕾兒不用, 特別加入了特種部隊安潔拉探員, 曖昧行為非常多. 而克蕾兒除了幾幕不知道哪裡學來的功夫動作以外戲份徹底輸給安潔拉. 里昂本身的耍帥鏡頭是一定要有, 其中的十秒鐘大逃脫是全電影最值得一看的一幕.

日式3D動畫其中一項所求就是人物的真實度. 但克蕾兒的種種表情真是讓人覺得情緒過剩地歇斯底里. 一大堆點頭眨眼手勢也多. 雞皮疙瘩起很多. 角色動作生硬, 不過火與水等自然效果則非常漂亮. 普遍來講畫面效果不如大部分人說得那樣差.

最大的問題還是主打恐怖題材卻一點也不恐怖. 特別是這個年代的人早對醜惡巨獸免疫, 而尋常喪屍也知道是主角一槍下爆腦的弱小民族. 實在無法體會驚叫群眾的傷感.

觀賞的過程中一直有等著切入遊戲畫面的錯覺. 不禁想到單純地射殺殭屍比單純地看殭屍被射殺有趣多了. 這種程度的電影用來作過場動畫足矣, 但若是獨立的片子, 兩倍的努力換來的是一半的效果.

推薦度:
Read more...

Thursday, August 5, 2010

宅遊戲: 黃昏症候群


English Name: Twilight Syndrome: Legend of the Forbidden City
系統: DS

日本高中生都市傳說選則題冒險遊戲, 而且大出美少女牌.

嚴格來說是隸屬傳統的點擊式卷軸冒險, 有部份貼切的觸屏互動, 但結局的優劣主要取決於選項的成功與否. 最惱人的也是這一點, 一個出錯玩到了後面才出來一個大兇感覺著實差. 而在不知情哪裡犯了錯且又沒有適當存檔的情況下只得舉盤重來. 故事進行亦沒有跳過功能, 整個降低了探索多重結局的樂趣. 只想通關就好. 不過只要憑著良好記憶與勇於嘗試的高配合度去選大概就沒錯.

遊戲的恐怖氣氛倚重於影音的孕釀. 無音的背景配上高質的音效是很成功的. 大量採用真人圖檔這點效果參半. 劇情方面的懸疑感可以再加強一點, 單元雖短但大部分能夠吸引人到最後一刻. 最終話的幕後黑手幾乎不加修飾地浮出台面有點可惜.



推薦度:
Read more...

Sunday, August 1, 2010

宅書刊: Eastern Standard Time

easternstandardtime

類似百科全書的雜用誌. 這本書大略地介紹了亞洲各國各樣項目的特色與和西方國家之間的互相影響, 分類包括: 藝術與設計, 書與文學, 電影與電視, 飲食, 遊戲與娛樂, 思想與哲學, 音樂與舞台, 時尚, 最後是潮. 可以說相當全面. 由一家針對亞裔為市場的雜誌編輯社撰稿出版. 據了解這家雜誌社已在2002年關門大吉. 就連本書在亞馬遜上的最低標價也只是美金兩毛. 真的相當可憐.

隨然花了一番時間閱讀, 但獲益頗多. 十五年前出版的東東沒想到還挺管用的. 其中一點當然是這幾項趨勢十幾年來都沒啥大變, 還有像是諸多提及的人物或作品已經列入經典大關. 而且書中專講亞洲在西方的影響只會增不會減, 這點也沒錯.

亞洲一詞除了一般人只在乎的中日韓以外居然也包括了印度東南亞越南緬甸等文化稍微陌生之地. 這本書忠實地統統包括在內. 不過本來就沒興趣的文化讀起來也比較枯燥. 像是讀到了一篇有關梵宗大師的部分, 差不多空了半年才再繼續讀下去. 好在我輩台灣子最哈的日系文化絕對佔了本書大片領域. 特別在音樂與舞台一章, 幾乎是老日本天下. 也多虧了本書, 開始對村上春樹, 還有Pizaccato 5Cibo Matto
等樂團激起興趣. Pizaccato 5 的 Twiggy Twiggy 真是百聽不厭.



說到音樂篇, 也把劉德華郭富城兩人的歌喉批到慘不忍睹. 好在近年來不是沒有進步. 95年正好也是香港明星揚言要征服老外市場的前後, 畢竟97近了嘛!

範圍雖廣, 內容也可以很細. 像是哥吉拉和金庸在西界的影響不讀真的不知道. 不過寫作的內容也可以很兩極化. 也有明明沒什資料, 又是不得不提的項目就短短一段充頁數. 有文筆生花的, 也有幫助睡眠的. 反正書都買了, 要讀哪篇是你的決定. 不過保證可以吸收到新資訊, 縱使已經是十五年前的東東了.


推薦度:
Read more...